黄永滨 字过山,斋号过山馆,1990生于漳州凤过山。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京华印社社员、福建“十四五”文艺人才、中国画创作研究院画家、李可染画院青年院院聘画家、清华大学高研班导师。
余墨小蓄
引子
每年年终,我总会于一年之创作中留存部分作品,发于公众号,旨在总结此年艺术创作之成果,将我内心之情感世界示于众人。此次作品计三十九幅,皆为留墨。吾自命为“余览小蓄”,乃剩余可观览之小作之意。每年作此整体发布之习,吾已持数年,每岁感触有别,作品亦随之有变。我觉今岁之作较往时,异处于更能体现我近时之生活状态,“如吾甚爱田园生活,今岁之作中有诸多山村人文与欢舞兽禽之呈现。”于个人而言,有三四十件作品足以表明创作之能力、水平与品位矣。吾以为,无论造型、意趣还是笔墨,皆有所进,具内在之力,含古朴之韵,有表里一致之诚与细致入微之展现。较吾往昔创作,增些许生活之小趣,身旁常见之花木、鸟虫、蔬果等诸般生活之小美好皆由笔端绘出。笔意自吾热爱生活之内心流出,画即映人心,从表现之追求、笔墨之流淌,皆可察吾之艺术追求与生活态度。
甲辰岁杪,腊月二十四,永滨记之
画作敬请观览
《双虎》
生风破浪无所惧,威猛之势显神威。
《喜鹊水仙》
《望高图》
一山还有一山高
《野鸭鸳语》
《春归》
《入秋荷》
《谈天说地》
《赏春图》
《打打秋风》
《寒梅疏影》
《江湖客》
《龙头观音》
《秋酌图》
《漫妙山庄》
《南山客》
《春山留日》
《寺院一处》
《邀我至田家》
《山外清流》
余石小蓄
引子
每个阶段都保着过过瘾的状态刻上一些章,确实有些解乏,着实有乐趣。想着画一画写一写,兴致一来于是刻印的摊又捯饬起来,写了批书法,前些天又适逢有人嘱刻,感觉一来紧锣密鼓的就要找刀和石磨练起来,嘱刻完成后随意刻了几方闲章,自觉有些意思,于是先不画不写,要的是连续刻个痛快。
就在那些未曾完成的印石仿佛在无声地呼唤着我。刹那间,心中安奈不住的刻了一枚又一枚,这种快感难以言喻,就这样无声息的干完一周两周的这种状态。为完美的成果诞生,再给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也给了自己一次满足感。
在我生活里的兴趣喜好和个人形态,想法观点,诗书文选,甚至古典,古砖,都成为我创作内容。每天都在看的用的,还有案头上随处放着的一些物件,秦砖汉瓦,瓜果葫芦,大批木石形意,自己所画的画中情景杂七杂八,看着自己便抒发编写起印文,此皆源于意识。数月前,请魏广君先生看了我篆刻书法给以赐教,书法得以非常赞誉,然篆刻给了一个非常好的建议。今,岁杪已致,魏广君老师鼓励指导后作再观,自觉确有多出了几分神韵,每一枚都是我成长的见证。它们承载着我的心得与热爱,记录着这一年的磨砺与蜕变,对未来敬请期待 。
甲辰岁杪,腊月二十一,永滨记之
篆刻敬请观览
《三赴燕都》
岁在庚寅初赴北京,鬻画数月,所入微薄,困于资财,遂返。甲午再至,结友办塾,学道有所得。辛丑归乡,携徒作画,又添麟儿,暂绝京念。乙巳再做京梦,择居而定 。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湖上春来似画图》
得一大块头,掌中壮物,粗料刊得添佳韵。
《学六十贯通其意》
《有书画缘同金石寿》
汉镜铭文有一则:尚方作镜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金泉饥食气,寿如金石佳且好。
《焉知鱼乐》
《抚琴听者知音》
《人生得意须尽欢》
《春风十里,不如你》
《古趣》
《南窗涵翠色,虚室有余闲》
《三十功名尘与土》
《日富昌乐未央》
《清泉石上流》
《一生好入名山游》
《兴教书院》
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里宁,为善事者子孙兴。此为方孝孺功善句,则周易有言: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乃善之益也,最善且好学者具利世利人,反之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更有荀子《劝学》开篇所言:学不可以已也。兴教寺兴教书院惠存。
被感动 | 同情 | 囧囧 | 愤怒 | 和谐 | 悲剧 | 高兴 | 打酱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