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通行证
名称
密码
浏览 | 注册
今天是:
您的位置:绵阳资讯网 > 新闻 > 正文内容

中国书法家协会西部教育基地教育委员会——周长春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 2025-01-23 18:10

周长春,男,笔名艺涛,号长青,1967年生于甘肃陇南,中共党员,结业于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教育第十一届研究班。师承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书法理论家、诗人翟万益先生导师工作室,著名书法理论家吕书庆、林岫、张改琴、钟明善等名家,一路追踪二王、明清王铎,以魏碑,汉简,章草见长。
其作品发表《中国书法》、《书法报》等专业刊物。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西部教育基地书法研究会理事、教育委员会委员。

 

 

浅谈中国四大汉简的运笔特征
周长春/文

 

 

一、敦煌《马圈湾》木简
《马圈湾》汉简,可谓是汉代隶书中最为恣纵的变体,除隶书,行书外,敦煌的《马圈湾》发现了比居延汉简里更多的草书。隶书的草写出现了大量的章草。这些章草的点划狼藉,结体夸张,章法跳跃,行笔婉转自如,流畅奔放,开后世狂草体势,无疑是西汉中期与新莽之间敦煌境内日常应用的主要字体。由此推断,章草的成熟期应在西汉中期无疑。此简篆隶杂糅、圆润、松活、雅静高古、敦煌《马圈湾》木简,如此拙朴之字,令人潇然起敬、爱不释手。大小由之,纵横驰骋,不露锋芒而笔笔清透,字字珠玑。敦煌“悬泉置”中规范的起笔方圆兼备,变换自然,起笔或含蓄回笔,或迅捷出锋,行笔流畅、稳健,其用笔轨迹及节奏清晰可见。这一点是汉碑不可比拟的。因此,当代部分书家或借鉴汉简笔法的研习汉碑,或直接以汉简为范本进行隶书创作,隶书创作的风格由此变得丰富起来。官方文书并没有一味整齐端庄,点画精细,讲究起笔收笔对比呼应。

 

 

 

 

二、居延汉简
“居延汉简”在书体上多为隶书、章草,从这些草简中不难
发现,在书写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接连、省略和替代现象。连接笔画与笔画的相连,部分结构相连,应该停顿的地方省去停顿,很明显是为了写的很快。省略、或者用相对简单结构代替复杂结构。三种书写规则都一样,还是为了书写更加快捷。
“居延汉简”中的亮点,不是我们常见惯的隶书,而是为数不少的草书,我们统称为“汉草”。“汉草”不仅出现在“居延”中,“敦煌马圈湾”、“肩水金关”、“悬泉置”等很多汉简也出现了汉草的现象。这个现象的意义是非凡的。这些事实证明,草书的出现早于楷书。楷书是古代书法经长年累月的繁冗书写中省工便携下演变整理规范的产物。
金塔肩水金关汉简有篆书、隶书、章草,这些简中部分已是相当纯熟的草书。还有一些夹杂着许多非草的字,尚属于草书的滥畅阶段。此时,有波磔的隶书及八分书已完全趋于成熟。而汉代草书尚含有与八分书相似的横向波磔,隶书与草书夹杂书写,称为《隶草》。关于隶草的说法,赵一在《非草书》说到:盖秦之未,形峻罔密,官书繁冗,战功并作,军书交驰,羽楔纷飞,故为隶草,趋急速。亦是关于《隶草》的最早记载。
《甘露二年御史书》是肩水金关汉简中草隶的代表。此简整体呈斜势。收笔粗重。章法杂乱,相较于隶书,用笔更灵活,但不如隶书的写法整齐匀称。
“捺”画和“竖”画较长,“横”画的蚕头与“捺”画的燕尾波磔起伏,是隶书成熟的重要标志。
《永始三年诏书》也具有《草隶》的显著特征,此简书写随意性较强。用笔圆润,笔画转折处保留篆书的特征,笔画起收处均向由奔放,横画弯钩,捺画的收笔处夸张肆意。三、武威汉简

“仪礼简”,可以看出这时期楷书趋势成熟,运笔特点是“自由率意”,此简已完全摆脱了隶书束缚,从篆书长方结字变为扁平,运笔上的蚕头燕尾可以看出它完全超越了篆书圆起圆收的运笔方法。

 

 

 

 

“仪礼简”布白最为严谨规范,点画波磔章法最为森严。平整不刻板、熟练而不滑浮结体方中趋扁。点画圆起尖收。横取逆入平出波势。中锋运笔瘦硬中见筋肉。美丽中无俗媚,是西汉末期最成熟的隶书。此简绝大多数都压得很扁,笔画上下组合紧密,左右开张,因此有一种拓展茂密的美感。点画用笔时注意横画压紧向下。笔画起笔铺毫尖。收笔放纵向右波磔尽量展开。
“仪礼简”是汉简中字数最多的简册之一。虽然字数多而又出自一人之手。但它风格却很协调。此简章法上强调压缩横画拉开字距,构成了疏密相间的节奏韵律和黑白深邃的空灵之气。已为后来的东汉隶书祭出了扁平的共有特征。又有向右展开重心向左偏移的个性,左高右低,取得了欹侧中的平衡感觉。
“仪礼简”结字清晰规整,一点一画,笔笔不苟,它那耐人寻味的美感,不是机械的横平竖直,因而结字用笔显得多姿多彩,柔中带刚,有时中锋、侧锋、拖锋,或藏露并用。字法上疏密,长短、大小、欹正、收放,左高右低,适度率意,妙趣横生,使人弥觉生动。
早期的隶书燕尾捺画起笔大多数有上翘之势,越向后发展这种上翘笔法减少,而顺着笔势收笔,已有楷书的影子。
从汉代隶书的发展过程来看,随着时间推移,中锋运笔增多,用笔的行笔过程逐渐加强,汉隶主要以中锋为主,而仪礼简以露锋的用笔为主,侧锋为辅,用笔一波三折,十分注重用笔速度的作用。武威王杖诏书令木简在“王杖诏书令”木简中,其字形方正,中间横平竖直,点画无附勾游丝,书风与唐颜鲁公近似。如“王杖简”上面的“制”字,他的折画完全是一个三角形,中间的竖画和右上竖钩,他的起笔由重到轻,很轻松自然落笔。如“得”字它具有特征性笔画。如“彳”旁字最有特征。“旱滩坡医药”木牍它优美的结构造型,生动自然的飞动点画,千变万化的五彩墨色,原汁原味的汉人墨迹。纯属应用之中产生的艺术极品,特别是处方木牍,既是医生给病人开的治病处方,毫无刻意雕饰。
“旱滩坡医药木牍”极其珍贵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我们新中国以前我国西北地区也曾发掘大批简牍,其中多数都被帝国主义掠去,而过去发现的汉简中有关医药的简寥寥无几。二是书法方面由于医药简牍又特别是处方简牍,因处方特殊缘故在形式方面又显出特殊形式,丰富了书法艺术中的尺牍,信札的某篇、布白的表现形式。谋篇布白中可见到中国画的“计白当黑”,“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经典再现。又明显放弃了隶书遇右捺必呈波磔的规律,下笔多数并不藏头,收笔很少燕尾。

 

 

 

 

 

 

 

 

 

 

四、甘谷汉简
笔画飘逸秀丽,摇曳多姿,近似《曹全碑》的风格。甘谷汉简的书法风格,因其已临隶书形成的东汉晚期,内容为汉恒帝颁发天下的“诏书律令”,章法规整。甘谷汉简在章法上,每枚书写两行,纵贯行气,横画齐平,每行各有气势,相互照应,右行字形小处,左行字形即大,此行起波磔横出,彼行发竖笔直下,错落参差,极露灵性。真乃布白比汉印,章法启行草。其风采神韵为其他简牍少见。
书法风格甘谷汉简书法风格,因其已临隶书形成的东汉晚期,内容为汉恒帝颁布天下的“诏书律令”,章法规整,既别于《居延汉简》章草味,又别于《敦煌汉简》的率意,更别于楷隶味,是东汉隶书的典型范本。与《曹全碑》(东汉中平三年,即 185 年)《张迁碑》相近。两者结体扁平匀称,规矩整齐,用笔以圆笔为主,清丽流畅、逸致翩翩的特点,但朴实雄健,端庄遒劲之趣却同比其晚 10 年的《史晨碑》(东汉建宁二年,即 169 年)相似,而笔势放纵,不受拘束,姿态横溢。有夸张撇捺的特点,几乎同于晚其 5年的《孔庙碑》(东汉延熹七年,即 164 年)。这足以说明,东汉碑刻隶书在很大的程度上被吸取了简书的营养。
汉简产生的历史背景
研究汉简应该明白当时书法并不划分隶书、行书、章草、草书等。这些名称都是后人加上去的,所以它的书写从笔法上来看,什么书体的表现形式都有,尤其行书笔法和隶书笔法最多,结体诸体皆有,一些字的结构比今天的草书还要简单,可以说是中国文字第二个符合化的历史时期。

 

 

浅谈中国四大汉简的运笔特征






周 长 春

 

 

 

 

 

 

 

 

 

 

 

 

 

 

 

 

 

 

 

 

 

 

 

 

 

 

 

 

 

  观后心情
被感动 同情 囧囧 愤怒 和谐 悲剧 高兴 打酱油
图片新闻
热门视频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团队介绍 | 视频直播 | 网上投稿 | 网站建设 | 域名空间 | 广告价格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by myrbols.asia. all rights reserved